白紋伊蚊是“罪魁” 請清積水滅蚊蟲
廣東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熱病例。16日,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何劍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本地病例比往年早來了兩個月,防控形勢較為嚴峻。
不過他也表示,登革熱可防可治,大眾無需恐慌,“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是白紋伊蚊,應人人動手,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何劍鋒提醒,去年得過登革熱的人并非絕對安全,若感染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反而容易引發重癥。
今年3月就看到成蚊了
今年4月,廣東已出現本地登革熱病例。“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沒有蚊子就沒有登革熱。我們留意到,和去年比,今年媒介活躍的時間比往年提前。”據透露,往年3月還沒發現成體的白紋伊蚊,但今年在3月就出現了。
為何會出現這一現象?專家分析,“這與氣候有關,去年是暖冬,而登革熱發病也是廣東歷史上最高的一年,一直延續到12月;此外從外環境來看,東南亞及南美巴西等國登革熱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以目前來看,這個時期廣東的登革熱輸入病例比往年要多。”
可見,今年登革熱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不過何劍峰也表示,風險高并不等于一定有病例發生。如何化解風險?“登革熱是通過蚊子傳播的,白紋伊蚊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小區周圍,生長在干凈的水體中,如瓶瓶罐罐,家中的水生植物如富貴竹、萬年青等的容器中,所以要從每個家庭做起,人人動手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單位、尤其是工地也要做好防蚊蟲工作”。
特別提醒,去年得過登革熱的患者今年并非絕對安全。“登革熱病毒有四個血清型,若感染過其中一型后,再感染另一型病毒,這樣的病例發展至重癥的風險要高六倍”。
不過他說,幸運的是廣東的本地病例絕大多數是一型,“得過的人絕大多數有抗體,可維持若干年,但去年也出現過二、三型的患者,因此不能掉以輕心,要特別關注。醫生遇到病人時,要了解他們是否去年感染過,并檢測病毒分型”。
特別提醒,一旦出現發熱、皮疹和骨關節疼等癥狀,就要及時就診,并告知醫生是否到過東南亞等地旅行。“廣東的這一本地病例從發病到就診就拖了時間,以為在家吃退燒藥就好,結果兩天后持續高熱、面色潮紅,所幸后來治療效果良好,已經出院了”。
病例數達到去年高峰可能性不大
研判今年疫情,專家表示,病例數達到去年高峰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視;另外,廣東省疾控中心在全省布控了551個蚊媒監測點,時刻監測傳播風險高的區域;此外,登革熱是可防可治,即使得了也無需恐慌;與此同時,一些基層醫院也可做登革熱NS1抗原快速檢測,能及早發現病例”。
但他表示,根據前年統計數據,每一個登革熱患者對應2.2個隱形感染者,即不發病的患者,“因為‘隱形’,這一群體的防控較困難,但這也是傳染病的客觀規律。”專家表示,為及早發現病例,他們將對病人住家半徑200米的區域進行搜索布控,從而加強控制,化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