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強勢來襲,新增病例又創新高
臺灣病例破萬
登革熱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9日更新臺灣本土登革熱病例數,全臺今年累積病例達12369例,單日新增746例,臺南市單日新增也639例,高雄市新增96例,三者都突破入夏后新高紀錄。
廣東登革熱疫情升溫
廣東登革熱疫情升溫,其中潮州市登革熱疫情規模較大。
根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截至9月11日零時,潮州本地病例增至160例,重癥1例,但僅隔幾天,到16日零時已達到441例,重癥7例。5天內,新增病例281例,平均一天新增近56例。這是繼1997年當地暴發登革熱疫情后,潮州市18年來登革熱病例最多的一年。
據專家分析,今年入夏以來,潮州當地經常處于濕熱交替狀態,利于蚊媒滋生,而且疫情集中的湘橋區屬于城鄉結合部,人口密度大。與此同時,由于東南亞國家及臺灣等地登革熱疫情嚴重,潮州與上述兩地的生意往來較多,導致輸入病例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病例,隱性感染者難以防控。
截至18日,2015年廣東省15個地市共報告664例登革熱病例,其中本地病例591例(潮州570例,中山9例,佛山8例,廣州3例,東莞1例),輸入病例73例,無死亡病例。
廈門共檢出三例輸入性病例
近日,廈門機場檢驗檢疫局在來自菲律賓的航班旅客中檢出一例登革熱病例。至此,今年廈門機場口岸已檢出三例登革熱病例,來源地為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
全球范圍的登革熱疫情
據悉,今年以來,登革熱在東南亞、南美洲、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截至目前,上述地區累計報告病例逾20萬例。
15日,莆田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提醒,市民近期盡量不要前往東南亞國家旅游。據悉,從世界衛生組織及東南亞國家衛生部門通報的情況來看,今年東南亞地區登革熱疫情嚴峻,仍呈上升趨勢,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老撾、越南是登革熱的主要流行區。
充分發動群眾,進行防蚊滅蚊
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喜在居民家中花瓶、小魚缸、托盤中的清水繁殖。積極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關鍵。因此,要開展防蚊滅蚊的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環節的防控措施,充分發動群眾翻盆倒罐,填平洼地,疏通溝渠,清除各類積水和衛生死角,做到區不漏街、街不漏社區(村)、社區(村)不漏戶,確保不留防控死角和盲區;對垃圾堆放(轉運)點、建筑工地、園林綠地、花卉苗圃、空置房屋、廢棄舊廠房、廢品收購站等重點防控場所,要落實專門的防蚊滅蚊措施。同時,要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外出,比如傍晚在樹蔭、草叢等戶外陰暗處逗留,防止蚊子叮咬。
患登革熱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登革熱是一種流感樣疾病,能夠感染所有年齡階段的人群。它是一種通過受到感染的雌性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感染。登革熱臨床表現主要以出血傾向和皮疹為其特點,除此之外,還有全身疼痛、發熱、乏力等癥狀。登革熱病毒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后會損傷血管,導致血液指標下降,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紅細胞數量下降或貧血,進而破壞人體免疫力,使病人出現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癥狀。具體來說,被有傳染性的白紋伊蚊叮咬后3~14天(平均4~7天)會出現以下癥狀:
一般起病急,患者出現高熱(39℃以上),極度乏力,還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發病早期出現“三紅征”,即面部、頸部、胸部皮膚潮紅;
發熱時伴有較劇烈的“三痛”,即頭痛、眼眶痛、骨關節肌肉痛;
病程5~7天會出現皮疹,多見于軀干部,一般有癢感,大部分不脫屑,可有皮膚黏膜出血等。
去年感染登革熱,今年仍可再感染!
重復感染或可出現重癥
登革熱病毒有四種不同的血清型,既DEN1、DEN2、DEN3和DEN4。若患者感染過其中一種類型后,只對本型有免疫力,但可再感染另一型病毒。如果去年感染了登革熱的一種血清型,今年可以再感染另一種血清型的登革熱,也就是說,去年感染了,今年還可以再感染。如果再感染,出現重癥登革熱的風險要比首次感染的患者高6倍,這就是病毒的免疫增強現象。
重癥登革熱是一種可能致命的并發癥,是有可能因血漿滲漏、積液、呼吸窘迫、嚴重出血或器官損傷導致死亡的并發癥。最初癥狀出現3~7天后會在體溫38°C下降的同時出現一些預警跡象,包括:嚴重腹痛、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牙齦出血、全身乏力、煩躁不安、嘔吐物帶血。隨后24~48小時為治療關鍵階段,患者可能死亡,但通過有經驗的醫生和護士進行早期臨床診斷和謹慎的臨床管理往往能夠挽救生命。
目前,尚沒有預防登革熱的疫苗。所以,大家絕不能掉以輕心,一旦出現發熱、皮疹和骨關節疼等癥狀,就要及時就診。
六招防蚊滅蚊,蚊子遠離我!
來源:中國新聞網,晶報,新華網,廈門日報,海峽都市報,廣東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