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行業亂象多,購買方須謹慎
現今,PCO行業依然缺乏統一的規范管理機制和市場監管體系,導致無證上崗、濫用藥物、惡性競爭等亂象嚴重,從而導致蚊子越滅越多。
亂象1購買方不問資質只問價格
最近,禪城、南海基層愛衛工作人員均反映,PCO行業惡性競爭現象嚴重。部分建筑工地、餐飲單位、小區物管等,為節省成本,喜歡選擇報價低的消殺公司,不考慮資質不問效果只問價錢。而這些公司為迎合顧客心理,打起“價格戰”。當他們承接服務后,同樣為了節約成本,選擇農用殺蟲藥或低廉劣質的藥物替代衛生殺蟲藥,對環境和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本來要花十塊錢才能辦好的事情,現在只花五塊錢,要么就是功夫沒做足,要么就是使用劣質藥物,滅蚊效果可想而知。”石灣鎮街道衛計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愛衛部門曾檢查發現有物業管理公司為了省錢,花幾百元請了公司簽假合同來應付檢查,根本沒在小區里噴藥防制。
佛山老愛衛專家何億雄也指出,POC行業的惡性競爭,主要是因為準入門檻低,現在PCO公司數量眾多,為求生存,只能以低價拉攏客戶,“這個問題不能完全歸咎于PCO公司,更多的是因為市場機制不完善。”
亂象2邊學邊做無證上崗流動性大
“市民總是把除四害想得很簡單,以為只是噴噴藥,其實除四害也是一門技術活。”市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會長雷德金說,PCO人員應該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
他提到的“證”,是指有害生物防制員證,共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級別。而這個證需要通過藥品配制和使用的相關知識,有害生物防制的器械和工具的操作方式,職業道德、環境保護和安全等方面系統培訓才能拿到。
但事實并非如此。禪城區張槎街道一家除四害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該行業的流動性很強,特別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換得很快。有時候,業務量大又人手不足,根本來不及培訓,新人往往都是“邊學邊做”,先上崗后培訓。
何億雄坦言,據他了解,行業內先上崗后培訓的現象很普遍,“不是每家PCO公司都愿意出一千幾百元給新人做培訓,也不是想培訓就立馬有培訓班。很多新人都是做了一年半載之后,才接受培訓、考證上崗。”
亂象3亂用濫用藥物越殺越多
記者了解到,除四害藥物分農用殺蟲藥和衛生殺蟲藥,前者價格較低,但毒性較強。雷德金說,在小區、學校、餐飲場所等人流密集的區域應當使用衛生殺蟲藥,但很多“除四害”公司卻為了低成本,使用農用殺蟲藥,如敵敵畏等。
此前,南海區衛計部門在檢查時代名軒的蚊患治理情況時,便發現該小區用的是敵敵畏。
“一些PCO公司對殺蟲藥的用量也把握不準,”雷德金表示,殺蟲藥使用的分量應根據季節、生物特性以及殺滅場所的特點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可一成不變,“濫用殺蟲藥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會使害蟲產生耐藥性,難以殺滅。”
亂象4滅殺效果無科學檢測方法
記者調查發現,因為目前沒有一套滅蚊效果評估標準,很多時候服務購買方對滅殺效果是糊里糊涂。禪城區湖景路某小區物業管理人員說,滅蚊的實際效果如何,他們只能靠住戶反映,“沒有住戶投訴有蚊子、蟑螂,就是滅殺有效果。有人投訴,我們就把消殺隊找回來,再滅殺一次。”
石灣鎮街道一家除四家公司的工作人員認為,“消殺離場1個小時后沒有蚊子咬你,就說明有效果了嘛!”
何億雄認為,一些PCO公司正是認準服務購買方是“外行”,不懂也無法及時檢測效果,于是便馬虎了事,滅蚊流于形式。
祖廟和石灣衛計局負責人此前曾表示,除了疾控部門派專人到場檢測蚊媒密度,否則一般人很難準確判斷滅殺效果。
亂象5有意制訂“三無”合同
“雙方簽訂的服務合同,是最能反映PCO公司是否專業、正規的一塊窺視鏡。”何億雄告訴記者,一些PCO公司沒有職業道德、也沒有底線,專門制訂“收費無標準、工作無指標、出事無責任”的三無合同。如,他們在合同中含糊地描述“每月上門一次”,既不寫明上門的具體工作內容,也不按生物特性工作,而科學的方法應該是在害蟲的繁殖周期內上門一次,才能有效滅殺。
“又如,合同中寫‘發現三齡幼蟲則需重新殺滅’”,何億雄指出,這是典型的逃避責任,其潛臺詞是“發現一齡、二齡幼蟲概不負責”。同時,此類合同往往沒有清晰規定責任人及處罰方式,購買服務方一旦簽字,如果合同期內出現滅殺效果不理想的情況,照樣收費,且難以追究。他說,“這種合同,明顯就是欺負購買服務方‘外行’,好忽悠。”
山東郁康提醒您:滅蚊滅蠅一定要找專業消殺公司,不要只看價格不看資質,隨隨便便找來的小作坊式,濫用藥物,可能會讓蚊蠅越滅越多!